营养不良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摄入的热量或蛋白质量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渐进性消瘦、水肿,重症可致各器官不同程度功能紊乱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常见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喂养不当:由于未及时添加辅食致小儿长期饮食单调、营养摄入不足及不良饮食习惯或偏食等均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
2.疾病影响:如慢性腹泻、肝病等致消化吸收障碍;唇裂、胯裂、幽门狭窄致营养摄人困难;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结核、寄生虫病等致消耗过多。
3.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等,如早产儿、双胎等若后天喂养不当更易发病。
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或渐减,皮下脂肪变薄渐至消失、肌肉松弛,如以蛋白质缺乏为主则表现为水肿,较重者精神不振、不爱活动、爱啼哭。易感染,常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易患结核。重症营养不良常易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还常同时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营养不良发病率大大减少。但由于喂养不当、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疾病影响仍时有营养不良病例发生,因此预防工作仍不容忽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合理喂养: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母乳不足可用母乳化代乳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并注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含量。
2、预防各种传染病,积极治疗现存疾病。
3、定期测量小儿体重、身长,以早期发现营养不良病例,及早纠正喂养不足。
一旦发现营养不良,应及时寻找原因、积极治疗。对轻症病例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合理喂养,积极治疗存在的疾病即可逐渐恢复。对重症病例则需住院治疗,同时还需随时防止自发性低血糖的发生。重度营养不良儿发生低血糖常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对食欲低下,脾胃失调病人可配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及黄芪当归汤加减治之,或捏脊、按摩、针灸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