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幼儿生态运动游戏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个案观察>>文章内容
王珍芳:“池塘边的游戏”个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15-09-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邵丽娟

 

教师观察记录
雕庄中心幼儿园   王珍芳
观察对象:豪豪 (灰色棉袄、蓝色鞋子)            年龄:6岁4个月
观察目的:
1.幼儿在运动游戏中主观能动性的凸显。
2.幼儿合作行为和游戏内容能力创新的培养。
观察实录
到了户外运动游戏的时间了,十几个大班的孩子正在玩竹梯过小池塘(池塘中有水)的游戏。主人公豪豪在游戏开始不到半分钟(23秒)的时间和另外两个小朋友第一次合作一起将长竹梯搬到了水池边,他双手抬起竹梯,将梯子竖立着伸向池塘对岸,在梯子的一边碰到池沿时,豪豪呼唤边上的小男孩“快点来”,男孩在对岸和豪豪一起将梯子放平,成功的架在了水池上。豪豪在1分27秒的时间又独自走到边上一个人抬起了原本竖架在小型滑滑梯上的另一个长竹梯,将竹梯抬至池塘边时,发现有一个蓝衣小男孩正在尝试将短竹梯放在水池上,豪豪看了一会,跟他说:“梯子进水了,让开让开。”小男孩将短竹梯移到了边上,豪豪一边注意着梯子后方,一边将梯子一头架在水池边,一头架在刚刚搭好的竹梯上,放好后他拿过蓝衣男孩手中的短竹梯,将它斜放在已经架好的两个竹梯上,放好后他观察了一会,又拿起短竹梯,搬到了另一个圆形的直径较短的水池边,竖立着梯子呼叫伙伴:“XXX,过来,拿着拿着。” 不到2分钟的时间一直在调整着竹梯的架法,一会儿斜着、一会儿拿掉、一会又架上去,最后两人成功的将梯子搭在了圆形池塘上。最后,他又拿起另一女孩手中的短竹梯,按照她的“指令”,临空搭在了圆形池塘上的短竹梯与他第一次架的长竹梯上。
观察分析:
在视频中可以看出,简单的竹梯,孩子们能玩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一种运动材料或运动器械,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方位变换、合作游戏等方式,不断创新、丰富玩法,是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在幼儿园运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运动器械是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基本条件。当幼儿对运动器械充满兴趣,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和积累运动经验时,才能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对于大班幼儿来讲,他们更喜欢有创意、有挑战的活动材料和内容,当高结构的运动器械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在游戏中,灵活多变的竹梯则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创意带来的精彩和愉悦。为此,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尝试挖掘运动器械隐含的运动功能和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一)在互动中发挥创意
“大胆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这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对幼儿基本运动经验的描述。在运动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幼儿熟悉运动材料的特性,在与运动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发挥创意,借助身体的不同部位尝试各种玩法。刚才的游戏中,幼儿借助竹梯探索出许多创新玩法,锻炼了各种肢体动作,幼儿在与材料充分互动的基础上,不仅发展了走、跑、爬、转等基本动作和平衡、协调的能力。
(二)在情境中凸显乐趣
在运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能使运动器械和材料都“活”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如在“架竹梯”游戏中,孩子们自己将竹梯排列成各种形态,直的、交叉的,在孩子们的游戏情境中是否会变成沼泽地?也许会,那就设计成“过沼泽地”的情境。幼儿必须沿着竹梯的中间条小心翼翼地爬过所谓的“沼泽地”,如果不小心踩进竹梯中间的凹槽,就有可能真实的掉落到“池塘”中去,对于孩子们来说此情境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挑战中,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还使幼儿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中玩出精彩。
(三)及时干预,确保安全
运动器械和材料是丰富多样的,对于运动器械和材料本身隐含的或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教师要进行干预和化解;对于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恰当的点拨和正确引导。幼儿在运动中有更多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当幼儿的运动方式或探索行为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加以阻止,也可以根据现场的状况,和幼儿一起讨论既玩得开心又安全的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