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察记录
雕庄中心幼儿园 张茜
观察对象:豪豪
观察时间:2015年8月 观察对象年龄:6岁4个月
观察目的:
1.活动区域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幼儿的经验能否得到一定提升。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否注重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
观察记录:
豪豪与几名同伴一起要将竹梯架在水池上。豪豪抓住竹梯的中间,将竹梯竖立着抬到水池边,他将手挪到竹梯的一端,将其竖着拎起,伸向水池对岸,在竹梯的另一端碰到水面后,豪豪呼唤同伴:“快点来!快点来!”,一名花棉袄的同伴跑到水池对岸,抓起竹梯的另一端,帮助豪豪把竹梯架在了水池上。然后豪豪跑到一旁的滑滑梯边,开始搬运原本竖直架在上面的长竹梯。豪豪抓住竹梯的横杠,将竹梯横着紧贴身体搬运到水池边。当豪豪碰到一名身着蓝棉袄的同伴挡住他的去路时,他不断地说:“嘿!让开一下!”然后豪豪先将竹梯远离自己的一端放在已经架在水池上的竹梯之上,再把靠近自己的一端放在了地上。随后豪豪拿过蓝棉袄小朋友手里的短竹梯,将它横着架在水池上的几个竹梯之上。在短竹梯碰到刚刚自己架好的那个竹梯之后,豪豪说道:“往那边去!往那边去!”另外两名同伴将刚刚架好的长竹梯挪到旁边,变成两端都放在地上。然后豪豪开始移动手中的短竹梯,几次之后,旁边身穿粉色衣服的小女孩指着豪豪手中的短竹梯说:“这个不要了。”随后豪豪两手分别抓住竹梯的两边,将短竹梯竖直着搬到圆形水池旁,豪豪一手扶住竹梯的一根横杠,一手招呼一旁的同伴:“XXX!过来!拿着!”同伴赶来抓住短竹梯的另一端,将其架在圆形水池上。最后,豪豪又接过旁边粉色衣服小女孩手中的短竹梯,根据她的指示,将竹梯横着架在两个竹梯之间。
观察分析:
1.活动区域的材料较为适宜,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带水的水池本身就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加上旁边提供的竹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忙于搬运、架设各种竹梯,没有停歇。由此可见,材料虽然简单,但是较为合适。
2.幼儿在多方面得到提升、锻炼。
从生理角度来说,搬运竹梯肯定能够起到锻炼幼儿大臂、上肢力量的作用。
从认知角度来说,豪豪通过搬运、架设竹梯得到了多方面的直接经验。比如由一开始只抓住竹梯一端发力并不能稳稳地控制竹梯,豪豪得到了感性认识,在后来的搬运过程中,他就能转变为抓住竹梯中间部分的横杠,并且将竹梯紧贴身体。在架设竹梯的过程中,豪豪从将竹梯直接架设在水池上、一头架在竹梯上一头架在水池上、两头都架在竹梯上这些不同的方法中,肯定也认识到了竹梯长短与水池长短之间的关系、不同光滑度对竹梯稳定性的影响等知识。
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3.幼儿的同伴交往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豪豪从第一次有人帮助他一起架设梯子,到后来自己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再到最后主动帮助小女孩架设梯子。由此可见,在活动中,豪豪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过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豪豪的用于有点强势。教师可以注意提醒其用商量的语气寻求同伴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