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幼儿生态运动游戏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个案观察>>文章内容
钱笑媛:“池塘边的游戏”个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15-09-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霞

  教师观察记录

  雕庄中心幼儿园 钱笑媛

  观察者:豪豪

  年龄:6岁

  地点:户外

  观察记录

  利用竹梯子在小池塘上架桥,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大部分孩子开始无目的的进行搬梯子、放梯子时,豪豪同样也抬了一个比较长的竹梯来到池塘边,一开始他尝试自己将竹梯放在池塘边上,但由于竹梯较长,他控制不好竹梯另一头,另一头总是掉水里。于是,他呼喊对面小朋友帮忙, 很快他架好了竹梯,在他架的梯子旁另一个小朋友同样也架好另一座竹梯桥。当有的小朋友开始迫不及待在竹梯上爬过池塘时,豪豪又重新去拿来一根长竹梯,同时他发现另外一个同伴拿了一根短的竹梯,同伴几次尝试发现梯子太短不能跨到池塘对面,豪豪建议先放他的长梯子,再放短梯子,同伴同意了,这样他们架好第二根长梯子后,他们尝试将短梯子横向放在两长梯子中间,桥有了更大的变换后,有更多的小朋友尝试去过竹梯桥,可豪豪却把丢在池塘边的一些短梯子不断想办法架在池塘上,直到所有梯子都放好后,他也跟随小朋友一起去尝试过小桥了。

  情况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重点观察了游戏中的小男孩豪豪,可以看出,整个游戏中老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相互动手、相互合作中,感受自主游戏的快乐,游戏中也体现了孩子们多方面的发展,有了合作行为,有了社会交往的意识,还有,他们在搭桥的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游戏中,豪豪在操作中几次遇到困难,如豪豪在架长竹梯时,把握不住另一头时,他采取同伴间的帮助;当发现同伴短梯子够不着时,会给同伴一些建议;当别的孩子迫不及待想玩时,而豪豪却把所有丢在一旁的短竹梯全部放置好后再去玩等。这些都是豪豪这个独立的个体在自我发现和进步的独特表现,体现了游戏中的尝试性行为,值得教师的关注。《指南》中在对社会领域中关心尊重他人的细则中这样描述5~6岁的孩子,能关注别人的情绪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其实在这样一个互动中,在被帮助的孩子也是有着在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发展,他们发出了请求,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得到的了帮助,这是一种良好的互动,也是一种孩子们相互进步的表现。

  豪豪在游戏中,有能力的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这是教师在游戏前无法预设的,游戏能给孩子带来的无穷的创造力,在游戏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能想办法解决,而是寻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就是寻找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伴,然后和他们一起游戏,在一条水平线上通过适合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发展。符合在《指南》中描述:鼓励孩子自主决定,独立做事,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这些都是规则游戏无法给到孩子的,也是孩子在游戏中的真正表现。自主游戏给了每个孩子看到自己闪光点的机会,也让教师看到了孩子不同的一面。

  思考:

  这些我们大人看似很普通的一个游戏,但小朋友们却玩得不亦乐乎,这种自主生态游戏不仅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幼儿动作,还能丰富幼儿生活,开发智力和陶冶幼儿情操,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凸显了在自然环境中游戏的教育价值,让我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但在现代化的今天,小朋友玩的游戏里,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塑料玩具、网路游戏“愤怒的小鸟”“切西瓜”“连连看”……,这些游戏渐渐的束缚了孩子的身体、双手、大脑。给孩子带来的更多的是眼睛的伤害、身体的伤害、甚至更多的依赖。改变他们,让幼儿自主地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游戏,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教育回归自然,为幼儿提供机会,带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他们亲自去经历、体验、感悟和成长,让他们的童年就像它本该应有的样子,让幼儿自然生长、自由成长!让幼儿成为他自己,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