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班级环境如果仅具有欣赏架子,那它只能提供单向信息,不能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更不能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来建构经验。班级环境只有具备“激趣、导疑、求索”功能,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认知积极性,让他们自主与环境互动。
大班年级组的老师们转变以往的观念,以“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理念,在开学初带领幼儿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班级环境大改造”。开学第一天,好朋友相互见面了,有说不完的话,于是“谈一谈、画一画、贴一贴——暑假趣事”就这么开始了;开学第二天、第三天,“看一看班级环境、改一改班级环境、动一动班级环境”;第四天,“区角材料分一分、做一做标记”;第五天,自己物品“做一做标记”……。别看孩子小,主意可真多,大家一起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改造环境。
虽然只有为期一周的班级环境大改造,但是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不仅认知、情感、态度等都获得了发展,也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影响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有我们教师往后退,幼儿才会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而且环境更加富有童趣、他们也更加乐于呆在自己亲手布置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