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期:2023年1月3日
观察时间:8:00——8:45
观察对象:刘芯瑜、方璟珩、贾欣怡、宗思妤、吴静
观察地点:大一班教室表演区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表演游戏开展游戏过程中的角色分配和协商能力。。
观察记录:
本段时间我班班本课程《哎“牙”》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孩子们在通过阅读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牙齿旅行记》、《小熊拔牙》等故事后,他们将关于牙齿的许多故事融合到一起,在表演区生发了自发性表演游戏“护牙小卫士”。
游戏开始,大家商量选择角色刘芯瑜第一个开口:“我要演哈克。”
“我演迪克”,方璟珩紧跟其后。
“我也想演哈克。”宗思妤也说到。
“那不行,我先说的,我演。”刘芯瑜强调。
“那……我们可以一起演哈克啊!”宗思妤说。
“不行不行,那样我们就没有人演保护牙齿的牙齿警察了。”吴静说,“我们轮流玩吧,一人玩一次。”大家都表示同意。
“我们选个小组长吧,小组长说谁是第一个,谁第二个,一个人玩一次。”方璟珩说。
“方璟珩是男生,我们这里只有一个男生,我选方璟珩做小组长”刘芯瑜说。
“行吧。”宗思妤说。其他小朋友也点头表示同意。
在商量了6分中后,5名幼儿终于确定好选择角色的方式和第一轮游戏的角色分配。
第一次游戏后,大家并没有继续第二轮,而是又开始讨论起来。
“刚刚牙齿警察来‘刷牙’的时候拿的那个棒子,都把我打疼了。你是不是故意的?”宗思妤指着方璟很说。
“我没有,我都没有用力。”方璟珩红着脸说。
“这你们别吵,个棒子上面没有牙刷上的毛毛,所以会疼。”吴静说。
“可是我们没有这么大的牙刷啊!”贾欣怡说。
“那怎么办?这个太疼了,我不玩了!”刘芯瑜大声说。
吴静走到表演区素材筐那里,拉开抽屉找了找,拿出一条毛领,说“我们把这个毛毛系在棒子上面。”
于是大家一起开始做起了“牙刷”。
评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协商和分配的能力不断增长,也有了从个人到集体的意识。孩子们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想象,解决问题。以通过游戏区发现,并且在下一次游戏前通过再次观察来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
本次参与游戏的五名幼儿是各方面能力加强的孩子,可以作为了解这一类孩子的基础,但是还有大部分孩子各方面能力都稍逊色一些,在幼儿原游戏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作为引导者,当幼儿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蜻蜓点水得进行协调和引导。给幼儿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与同伴协商、商讨的机会,让幼儿更快地成长,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