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精准提升幼儿健康领域中身体控制能力的培养策略,我园于近期举行了以“身体控制与翻滚”为核心关键经验的课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了“课例展示+数据记录+研讨深化”的三位一体模式,旨在通过实践观摩与科学分析相结合,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纵深发展。
一、精雕细琢,课例展示现匠心
三节公开课基于小、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将翻滚技能自然融于情境,展现了执教教师的教育智慧。赵维老师的小班活动《翻滚的“筷子”》充满童趣。孩子们化身“小筷子”,在游戏情境中快乐学习侧滚翻,在游戏中初步发展了身体协调性与方向感。周琳老师的中班活动《快乐的不刺猬》以“小刺猬”形象导入团身翻。她通过儿歌口诀分解动作要领,并注重个体差异与安全保护,让每位幼儿都能成功体验团身翻滚的核心状态。徐雅老师的大班活动《“车轮”滚滚》富有挑战性。她将前滚翻比喻为“身体车轮”,通过精准的分解教学引导幼儿掌握连贯动作,并巧妙运用竞赛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
观摩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分工协作,利用SOFIT观测表对幼儿运动强度、活动组织等进行了系统数据采集,为后续研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深耕细作,课题研讨促提升
课例展示后,课题组立即以数据为锚点,展开了扎实高效的深度研讨。胡一茹老师首先带领大家重温了“身体控制与翻滚”动作对促进幼儿前庭觉、平衡感及勇气自信发展的关键价值,为课例分析确立了理论标尺。
三位执教老师进行说课与反思后,观摩教师结合SOFIT数据初步反馈,围绕“如何在高控教学中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空间”、“如何实现更科学的分层指导”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评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数据汇报小组呈现了SOFIT统计结果。数据显示,三节活动均有效保障了幼儿运动负荷,但在活动过渡、器材取放等环节的效率差异,导致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为优化课堂管理提供了直观的改进方向。
本次课题研讨是迈向“证据型”、“研究型”教研的坚实一步。它不仅是教学技能的切磋,更是教育科研方法的成功实践,促使教师的视角从“感觉”走向“数据”,反思从“模糊”走向“精准”。我园将持续深化此教研模式,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真正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