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可以创设丰富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我园结合也进行了区域角环境的创设,不断地摸索。今天有幸聆听到了庄春梅老师《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课程化、游戏化班级环境创设要义》的讲座,让我们更是看到环境的影响力,也给了我们更多改造班级区域角环境的意见的建议。
庄春梅老师指出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它具有支持性、启发性和丰富性。讲座中庄春梅老师结合《纲要》、《教师专业标准》、《指南》中的理论,通过课堂实践和自己的研究,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经典的案例,为教师们讲述了在幼儿园主题课程背景下,如何创设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她对主题墙、作品栏、活动区和自然角几方面的环境创设做了理念和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引领。
尤其是对于主题墙,她强调主题墙不光光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最主要是要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墙上呈现的是领域渗透、区角活动、家园互动、幼儿表征等状况,以展示幼儿表征为主,因此应当是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可以把幼儿制作的作品等布置在主题墙上,呈现一定的过程性。
庄春梅老师也指出,区域环境中环境的创设也应当满足:分隔空间、智慧标识、环境指导、情景设置,让教室环境说话,让幼儿在有特色的环境中学习和游戏。自然角的创设也是庄春梅老师重点讲的一部分,她通过一些优秀的自然角实例,告诉我们自然角是幼儿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通过自然角孩子既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也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通过本次对于《课程化游戏化班级环境创设》的学习,老师们对班级环境的创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室里的环境要更加的儿童化,要留有幼儿学习的痕迹,让人们看到孩子在学习,在进步,能够让人明显的看出幼儿的游戏过程和游戏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也会进一步的思考,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使班级环境更加有心、有意、有序、有趣,让孩子爱上自己的班级,让孩子和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创设更加适宜的课程化、游戏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