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工作材料>>文章内容
(居)表演游戏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17-11-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居海燕

 

附件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
“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
 
 
课题批准号            16019                      
课题名称 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居海燕                 
负责人所在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采菱园
开题日期           2016923           
开题形式             会议开题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秘书处制
 
 
   
 
 
一、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三、“所属地方研究会”即课题负责人所属的省辖市学前教育研究会。
四、工作单位须填写单位全称。通讯地址须详细填写。“联系电话”指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电话。
五、“主要参加者”指真正参加本课题实质性研究的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
六、课题负责人填写好开题论证书,一式三份,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报送所属的地方研究会盖章。地方研究会加盖公章后报送省学前教育学会。
 
 
 
 
 
 
 
 
 
 
一、    数据表(修订数据后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课题名称
利用生态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
主持人
姓名
居海燕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76.10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专业职务
幼儿园高级
行政职务
副园长
研究专长
运动、游戏
工作单位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采菱园
电子信箱
dzjhy2006@{域名已经过期}
通讯地址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公寓63幢
邮政编码
213161
联系电话
0519——88814684
手机
13775182178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顾婷嫣
1975.12
幼儿园一级
表演游戏、
语言
雕幼·采菱园
濮建秋
1970.12
幼儿园一级
表演游戏、
美术
雕幼·采菱园
童武璞
1985.11
幼儿园二级
表演游戏、
信息技术
雕幼·采菱园
仇燕华
1985.9
幼儿园二级
信息技术、
游戏
雕幼·采菱园
 婧
1986.7
幼儿园二级
角色游戏
雕幼·采菱园
史银华
1975.3
幼儿园一级
建构游戏、
运动
雕幼·采菱园
景小卫
1971.10
幼儿园高级
语言、游戏
雕幼·采菱园
羊竹倩
1991.6
幼儿园二级
语言、
表演游戏
雕幼·采菱园
 双
1986.9
幼儿园二级
数学、游戏
雕幼·采菱园
宋丹枫
1992.11
 
建构游戏、
音乐
雕幼·采菱园
 
 
 
 
 
 
研究经费
来源
单位支出
数额
20000
预期最终
成果
幼儿表演游戏案例集、论文集
预计完成时间
2018.11
 
二、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2017年2月
游戏资源地图
电子资源包
景小卫
濮建秋
顾婷嫣
史银华
 
 
 
2017年3月 ——2017年8
班级表演区游戏环境集
照片、视频
濮建秋
童武璞
宋丹枫
 
 
 
2017年9月——
2018年1月
户外表演游戏环境集
照片、视频
居海燕
顾婷嫣
 
 
 
2017年8月
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居海燕
顾婷嫣
 
 
 
2017年9月——2018年8月
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
论文
顾婷嫣
濮建秋
童武濮
 
 
 
2018年8月
儿童观察记录
文本
仇燕华
 婧
羊竹倩
宋丹枫
 
 
 
2018年9月
表演游戏案例集
案例、视频
童武濮
仇艳华
 
 
 
2018年10月
表演游戏论文集
论文
胡 双
史银华
 
 
 
2018年12月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居海燕
顾婷嫣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2017年8月
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居海燕
顾婷嫣
 
 
 
2018年8月
儿童观察记录
文稿
  
羊竹倩宋丹枫
 
 
 
2018年9月
表演游戏案例集
书籍、视频
童武濮
仇艳华
 
 
 
2018年10月
表演游戏论文集
书籍
胡 双
史银华
 
 
 
2018年12月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居海燕
顾婷嫣
 
 
 
 
 
 
 
 
 
 
三、    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
一、选题背景
1.学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化研究,“游戏”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幼儿园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中,都提出了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应该通过游戏来达成。在心理学角度上,游戏也是最为贴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思维轨迹的。     
2.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
表演游戏是综合性的游戏,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等各领域的内容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席之地;表演游戏也是开放性的游戏,能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幼儿找到适合自己年龄水平和兴趣的活动,体现出幼儿发展本身的个体差异;表演游戏还具有情境性,让幼儿在直接参与和操作中去感知、探索、思考、合作、验证,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由此可见,表演游戏是幼儿园落实《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和谐并富有个性发展的必要教育途径。
3. 开展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普遍很少开展表演游戏,究其原因一是“烦”,开展表演游戏需要准备的道具和服装很多;二是“怕”,没有现成的案例参考,很多教师不知如何入手。即使有幼儿园开展此类游戏,也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重表演、轻游戏,游戏由教师主导,孩子只是被动参与;大多提供现成的道具和服装,很少挖掘生活中的材料,放手让孩子自己设计制作所需道具和服装,制约了孩子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老师普遍观察能力不强,不能敏锐捕捉孩子生成的有价值的游戏主题,缺少追随游戏支持孩子生成新游戏的能力。
因此我园尝试开展“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尝试以“自然创新,个性表达,动态发展”为特色,为幼儿提供“乐(快乐体验)、活(自主创造)、趣(简单好玩)、新(动态变化)”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在扮演活动中大胆想象、快乐游戏,使表演游戏能够追随幼儿天性与变化的互动过程,呈现幼儿动态发展的游戏之旅。
研究价值和意义
1. 提高教师挖掘和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为游戏服务的意识,减负教师的同时,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的发展,获得更多体验,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2.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表演游戏观察指导能力,梳理的表演游戏案例和指导策略给一线教师组织开展游戏提供参考
二、概念界定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资源则是指一切对人类有用的事和物。
本课题的“生态环境资源”:主要指一些低结构材料(废旧材料、环保材料、自然材料等)和户外自然环境。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主要是挖掘和利用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材料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这种游戏强调从幼儿经验和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自主装扮、表达表现、创造想象,让孩子有创意有个性,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三、文献综述
课题组成员检索了近五年幼教核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上海托幼)上的有关幼儿游戏方面的研究动态,收集整理了近200篇幼儿游戏方面的一次文献,其中表演游戏类文章40篇。通过学习、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近五年研究比较多的是表演游戏的价值、表演游戏环境创设、表演游戏的组织策略。从已有研究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新启示。如:表演游戏的来源,除了经典的文学作品(故事绘本),还可以源自于孩子熟悉感兴趣又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主题活动中的故事及歌曲等。有研究提出可以引导孩子共同制作表演工具书,以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和出场顺序等,但没有具体深入的阐述,这些可以在我们的游戏环境这一块尝试研究。在这些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班级表演区、小舞台等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但是利用户外自然环境开展表演游戏的研究是缺失的,这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生态表演游戏研究的一个点。有文献提到开展亲子表演游戏,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表演形式,它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资源,为表演游戏服务,使孩子的表演游戏从幼儿园走向家庭,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幼儿园在各年龄段表演游戏的目标、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表演游戏等方面是缺失的,这将成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然性所在。
本课题预计突破的方向
1. 提高教师和幼儿资源利用的意识,增进人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
    2. 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游戏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3. 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梳理形成幼儿表演游戏案例集,给一线教师开展游戏提供参考。
四、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研究目标
1.挖掘和利用可以支持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环境和材料,提高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和改造游戏环境的能力。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游戏观察和指导的能力。
3.凸显表演游戏的自主性,助推幼儿游戏更加自主创新、个性表达,并获得快乐体验。
研究内容
(一)表演游戏资源库创建
1.物质游戏资源挖掘
以幼儿园为中心,一公里为半径,调查、挖掘该范围内可利用的游戏资源;绘制游戏资源地图。
2.创设园内公共的游戏素材库
发动家庭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如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然材料等,分类摆放在三楼空活动室,便于班级按需自选。
3.创设班级游戏素材库
结合年龄特点提供游戏素材,如小班现成的、形象的玩具可多一些;中大班可提供半成品或低结构材料,供幼儿创造性的使用。
(二)游戏环境的创设
(1)班级扮演区游戏环境改造
结合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根据主题内涵和幼儿发展需求,改造班级游戏环境,如七大区整体布局的改造、各区游戏材料的投放、环境中儿童意识的体现等,重点优化扮演区的布局和材料投放,并关注扮演区与美工区、自然角、音乐区、语言区的串联和互动。
(2)创设公共区表演小剧场
用活公共区游戏环境,将美工室一角创设成表演游戏服装道具展和制作工作坊,与多功能厅小舞台进行串联,打造公共区表演小剧场。
(3)户外生态表演游戏环境创设
打造融运动、建构、角色扮演综合一体的自然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走进自然环境开展表演游戏。
(三)表演游戏组织与支持策略的研究
1.表演游戏组织的大致流程研究
对生态理念下幼儿表演游戏的基本组织流程进行概括,形成常规组织游戏的几个参考模式。
2.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策略研究
对游戏中教师在环境、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策略进行概括提炼,给一线教师参考。
(四)表演游戏案例研究
1.探索多元的游戏实施途径,如自由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四月故事节、社区演出中开展;
2.以幼儿发展价值为基本维度,将观察到的实例梳理成文本,形成表演游戏游戏案例集。
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拟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来促进研究的进行和目标的达成。
1.文献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和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找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从文献中获得启示,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和指明方向。
2.观察法
将幼儿表演游戏实景记录下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孩子的游戏,提供相关支持;定期分享各自发现的幼儿表演游戏中发生的“故事”,对故事背后所隐藏的观念进行探讨,显化教师的隐性观念,在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方法。
3.访谈法
定期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她们在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她们在活动实施中的进步;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访谈,了解其真实的想法。
4.经验总结
在观察游戏的基础上对游戏资源挖掘、游戏指导策略等进行提炼和总结,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去审视、指导实践,将实践游戏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成果逐步条理化、系统化。
时序进度
前期准备阶段(20162月至20166月)
全体成员一起开展文献学习,寻找研究的创新点;课题主持人和课题过程管理者一起撰写课题方案和开展课题申报。
研究实施阶段(20167月至20188月)
20167——20168    户外游戏环境的改造,形成有“小桥、山坡、山洞、小沟、种植地”等的生态环境(居海燕负责)。
2016年9月    课题开题。
2016年10月——2017年2月    班级表演区游戏环境改造(各班教师)开展周边游戏资源调查,发动雕庄本地教师和保育员等开展游戏资源挖掘,绘制园游戏资源图。资源挖掘负责人:史银华(西)、濮建秋(北)、顾婷嫣(南)、景小卫(东)。
2017年2月——2017年8月   小中大班表演游戏目标研究(童武濮、顾婷嫣、濮建秋负责)优化户外游戏环境(居海燕、顾婷嫣负责);小中大班表演游戏实践研究(各班教师)。
2017年8月    课题中期评估(居海燕、顾婷嫣负责)。
2017年9月——2018年8月  小中大表演游戏的实践案例研究(各班教师);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顾婷嫣、濮建秋、童武濮负责)。
结题鉴定阶段(20189月至201812月)
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生态理念下幼儿表演游戏案例、论文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请有关部门对本课题进行结题鉴定。
 
 
 
五、完成的研究工作(目前的困惑)
(一)已完成的工作
1.积累游戏经验
从2014年开始,尝试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研究,结合四月故事节,每班都向家长开放表演游戏,以班为单位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展示儿童剧,为孩子积累了舞台表演的经验。小班孩子的表演游戏《拔萝卜》还在常州电视台进行了表演。
2.梳理游戏案例
教师们整理形成了24篇游戏案例,小班8篇、中班8篇、大班8篇。
3.改造游戏环境
2015年9月开始,我园落实省课程游戏化精神,改造班级游戏环境,目前班级扮演区环境基本形成。2016年暑假,将原来只能观赏的户外绿植区初步改造成生态运动环境。
4.依托区域资源提升游戏能力
顾婷嫣、濮建秋、童武璞三位老师还参加了“区教研活动 ——让表演游戏更贴近儿童的真实”。现场组织了大班表演游戏《彩虹色的花)》,并结合PPT给现场的副园长和教研组长介绍游戏设计意图和游戏组织后的反思。游戏组织中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创新道具,自然表达表现,得到区教研室胡敏主任的肯定。
我们的困惑:
1.游戏素材库的价值需进一步挖掘
各班游戏素材库已初步创成,但仅仅是生活材料或废旧材料的“堆放站”,利用率不高,今后要有目的地收集更多低结构材料和半成品,分类摆放,便于孩子自主选用,鼓励自制游戏道具和服装,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2.教师理念需要转变
进一步内化“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孩子能做的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支持孩子去生成新的游戏主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游戏的每个过程,助推游戏向自然、自主的方向发展。
3.游戏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课题研究前开展文献研究很重要,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尽可能走出园门,去游戏特色园,如南京于家巷幼儿园、上海南京西路幼儿园和瞿溪路幼儿园等参观学习,在游戏环境创设和游戏指导方面获得启发。再次,邀请更多的游戏专家来园现场指导,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让我们的游戏之路走的更宽更远。
四、课题开题结论(由开题专家填写)
填写内容: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建议、评价及是否同意开题。
                                                                    
 
 
 
 
 
 
 
 
 
 
 
 
 
 
 
 
 
 
 
 
 
 
 
 
 
 
 
 
 
 
 
 
 
 
 
 
专家组长签名
 
                                          2016 年 9 月 23 日
五、开题论证专家
姓 名
职称、职务
      单 位
专家签名
 
 
 
 
 
 
 
 
 
 
 
 
 
 
 
 
 
 
 
 
六、单位盖章
 
课题单位意见
 
 
 
 
  
 
2016年 9 月 18
地方研究会意见
 
 
 
 
  
 
2016年 9月 23
省学会意见
 
 
 
 
  
 
2016年 9 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