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计划
(2017.2——2017.6)
常州市雕庄中心幼儿园·采菱园 顾婷嫣 景小卫
一、指导思想:
结合游戏六个支架和指南精神,树立“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的指导理念,丰富、改编剧本,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精心架构游戏框架,合理建构表演游戏进程;鼓励幼儿自主创意,为幼儿个性化表现提供支持;多元自主评价,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表演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表演游戏文献理论学习、优化表演游戏环境、挖掘幼儿园周边生态环境资源、有效开展表演游戏、游戏微视频完善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二、工作目标:
1.走进游戏现场,提高教师游戏观察能力。
2.挖掘周边资源,拓宽游戏思路。
2.挖掘周边资源,拓宽游戏思路。
3.有效开展游戏,加强游戏实践研究。
4.转变教师观念,凸显幼儿游戏精神。
4.转变教师观念,凸显幼儿游戏精神。
三、工作规划:
(一)走进游戏现场,提高教师游戏观察能力。
1.选择一个试点班,观摩幼儿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
(大一、大三、中二)
2.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方式记录游戏现状,定期交流观察到的儿童行为并及时反思,坚持做1-2个月。
(二)挖掘周边资源,拓宽游戏思路。
1.发动雕庄本地教师和保育员等开展游戏资源挖掘。以幼儿园为中心,半径一公里内的资源均可挖掘,并绘制园游戏资源图以便参考。资源挖掘负责人:史银华(西)、洑建秋(北)、顾婷嫣(南)、景小卫(东)。多挖掘自然、环保的游戏材料,如竹竿、砖头、木板、树枝等。
(优胜村即将拆迁,有目的去淘宝)
2.罗列主题活动中缺失的游戏内容,优先开发缺失的游戏内容。
3.总结游戏开发的路径和方法,创设游戏素材库,游戏材料分类摆放。
(胡双、景)
(三)有效开展游戏,加强游戏实践研究。
1.开展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教师结合某一游戏案例撰写相关文章,争取获奖和发表;
1.开展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教师结合某一游戏案例撰写相关文章,争取获奖和发表;
2.以微视频的形式分享游戏案例,给其他教师提供真实的游戏参考;
3.拓展游戏的空间,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游戏;
4.鼓励孩子自主结伴开展游戏,教师观察孩子使用材料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并为游戏情节发展提供材料、经验等支持。
5.总结幼儿游戏开展的大致流程。
(四)转变教师观念,凸显幼儿游戏精神。
1.教师加强游戏文献学习,提高游戏理论素养;
2.邀请专家来园现场观摩孩子的游戏,以提高教师环境创设、游戏观察和指导的水平,帮助教师将“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落到实处,让表演游戏凸显“自然、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四、具体安排
二月:
1. 创设游戏素材库,游戏材料分类摆放。表演组顾婷嫣教师向全园交流表演游戏区材料收集及摆放。
三月:
1. 教师每日观察游戏,写好游戏观察记录。
2. 发动雕庄本地教师和保育员等开展游戏资源挖掘。以幼儿园为中心,半径一公里内的资源均可挖掘,并绘制园游戏资源图以便参考。资源挖掘负责人:史银华(西)、洑建秋(北)、顾婷嫣(南)、景小卫(东)。多挖掘自然、环保的游戏材料,如竹竿、砖头、木板、树枝等。
四月:
1. 教师针对游戏观察进行文献学习,提高游戏观察记录的撰写水平。
2. 选择一个试点班,观摩幼儿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
五月:
1. 各班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及空间,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表演游戏。
2. 鼓励孩子自主结伴开展游戏,教师观察孩子使用材料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并为游戏情节发展提供材料、经验等支持。
六月:
1.各班总结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情况。
2. 以微视频的形式分享游戏案例,积累表演游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