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4
发布时间:2018-09-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婷嫣

 

《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研究》
——阶段小结(2018.6)
常州市雕庄中心幼儿园·采菱园   顾婷嫣
本学期表演游戏组以继续尝试将表演场从室内搬到户外,挖掘户外空间,继续优化户外生态环境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加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认真踏实进行研究实践工作,获得以下研究成果。
一、挖掘利用自然环境,优化户外生态环境。
1.利用户外自然材料,把它们当作游戏中的道具。
幼儿天生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本能,大自然是其最好的老师。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寻找和发现可以运用到我们游戏中的材料,共同学习收集整理自然中的资源,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感受大自然是游戏创作的源泉。 如:如大二班的“猴子学样”,故事内容发生在猴山上,而幼儿园东生态场地中的轮胎山和猴山非常相似,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将收集到的小猴子、仿真桃子,悬挂在轮胎山附近的树上,“猴山”栩栩如生!大三班的幼儿将景观小河当成蜘蛛精洗澡的小河;树叶被当成蜘蛛精招待唐僧的“斋菜”;树枝被当成了黄花观主蜈蚣精的武器等。又如中三班《小兔子找快乐游戏中用到了户外的很多大树作为森林背景,石头,小沟等作为小猪洗澡的河,草地,草丛等作为小兔子的蘑菇地,树叶作为小狗的肉,饭菜和小猫咪的鱼等。
2.用生活中的小物件丰富户外游戏材料。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丰富表演游戏的材料,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的玩、快乐的学,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游戏中使用了生活中的滑板车,小竹篮,玩具车,玩具刀,木棒,竹竿等材料,丰富游戏中生活场景的需要。又如:我们在游戏中使用了丝巾、纸盒、水果篮、纸盘、早操棒(孙悟空的金箍棒)等小物件,满足《西游记》中蜘蛛精的生活需要。
3.充分利用户外场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萌发参与游戏的愿望。如我们利用了户外木屋区,餐饮区和鹅卵石小河区域作为《老鼠开会》的游戏场景。
 二、在加加减减中使材料、环境更具针对性。
 表演游戏从室内向室外拓展,情景化的环境激发孩子自如表达表现。以前我们的表演区环境创设,服装道具和素材库里的材料基本上是开学初投放后一学期不变,服装堆在一起,孩子开展游戏取放不方便,目的性也不明确。为改变现状,我们尝试对表演区环境进行再优化,对班级表演区环境做减法,剔除不需要的服饰,只提供开展当前主题的表演服饰和素材。孩子想玩什么游戏,表演区就提供相对应的服饰和素材,让表演区环境呈动态变化,吸引孩子参与的兴趣。节目单制作,鼓励孩子制作,图文并茂。
孩子们更喜欢到户外去表演,为满足需要,我们队户外表演环境做加法,老师和孩子一起考察户外环境,结合故事中需要的场地或者情境,选择相应的场地进行创设。如大二表演“过猴山”,选择将轮胎山当做猴山,为凸显猴山的特点,在树上悬挂桃子和造型各异的猴子;大三表演 “西游记错落盘丝洞”,把整个教室创设成了盘丝洞,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户外表演环境环境依然非常有特色,悬挂蜘蛛网、蜘蛛的树林增加了情境性,户外活动总能吸引孩子去互动。户外表演游戏做乘法,在分享和观摩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不仅自己班分组表演分组观摩,还打破班级限制开展中大班互相观摩评价,并邀请家长来现场观摩。大二、大三、大四、中二、中三的表演游戏对家长进行现场开放,孩子们利用场地资源自如游戏,自信表达表现故事的情节,现场效果很好。有的老师非常用心,还特地录制背景音乐,借助音乐提醒场景切换,并将主要对话录制下来,提高了户外表演游戏的现场效果。
三、多种形式齐上阵,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让观察成为常态,手段更多元。
观察是教研活动中一直在抓、在强调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现场观察非常考究教师的随时记录能力。本学期,除了常规观察方式,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路径图的常见符号和格式,希望能学以致用。老师们现场进行了练习,根据视频绘制内容路径图。在后续的运动游戏、区角游戏中,教师能更好地运用“观察路径图”这项工具,扎实开展幼儿游戏观察指导。
2.让分享成为主题,游戏更扎实。
这个学期,我们发现,教师在游戏谈话和分享环节比较欠缺,因此本学期在教师游戏中的分享谈话环节中跟进比较多。分园从小班切入进行游戏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四个班的游戏各有特色,内容选择能基于已有经验,。在材料准备上能发动家长的参与。教师能重视游戏后的分享,保证分享交流的时间,并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或分享精彩的瞬间,或观察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
3.让观摩成为互动,游戏更带劲。
为使幼儿更加大胆表现自己,也为了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游戏、了解我们的游戏,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表演热情和家长的支持热情,我们组织家长来园观摩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三班童话剧《小兔子找快乐》、中二班表演的《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大二班的《猴子学样》、大四班的《老鼠开会》、大三班的《错坠盘丝洞》向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开放。通过活动,家长们了解了表演游戏的优势,平时也能懂得帮助孩子们收集一些生活材料,满足我们的游戏需要;孩子也在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更加乐意参加表演游戏了。
4.让调研成为提升,游戏更专业。
为进一步了解小班游戏环境创设、孩子游戏的水平、老师是否重视谈话和分享环节。4月份行政邀请园内3位优秀骨干教师一起对四个小班的游戏进行调研。要求幼儿人人参与游戏,教师分工组织扮演游戏或建构游戏。从调研结果来看四个班的游戏各有特色,内容选择能基于已有经验,如在娃娃家的基础上增添了“小吃店、菜场、银行、淋浴房、蛋糕店、小剧场、医院”等游戏内容。在材料准备上能发动家长的参与,收集了很多爸爸妈妈的衣物,孩子们把自己打扮成心目中爸爸妈妈的样子,增强了孩子的角色意识,提高了孩子相对应角色行为的能力。新增的游戏内容,为幼儿提供了进行角色串联的机会;教师能重视游戏后的分享,保证分享交流的时间,并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或分享精彩的瞬间,或观察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因为存在时间差,所以开放的班级是一个班比一个班效果好。小二的游戏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小三游戏环境吸引人;小四老师的谈话和分享点抓得准;小一班游戏中渗透了教育,价值更大。如小一两位老师挖掘家长资源,用心创环境,一个衣架都很有利用价值,一边挂表演服装一边挂角色服装,开什么游戏那边朝外放;小件衣物种类丰富,分类摆放并提供孩子看得懂的标志,将游戏规则蕴含在环境中;游戏中自然渗透教育,如蛋糕上水果的规律排列,自制蛋糕时提供可参考的书籍;娃娃的衣服太大,用毛根系上腰带;小舞台的座位点数对应……处处蕴含教育,凸显游戏的价值。后续小班游戏建议,要引导孩子做简单的游戏计划,加强对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人都喜欢生活在舒适区不愿意走出来,同时,人又是好面子的,通过行政游戏调研的促,让更多教师的光芒和能力被发现、被肯定。
四、相关成绩:
1.六一节:我园以“快乐相伴 绚丽童年”为主题的活动中,童话剧“过猴山”、“三个和尚”的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2.顾婷嫣、羊竹倩老师指导的情景剧《三个和尚》在天宁区幼儿园儿童情景剧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3月)
3.顾婷嫣、羊竹倩老师在天宁区幼儿园儿童情景剧评比中获“优秀辅导老师”称号。(2018年3月)
4.倪芳老师撰写的论文《我的游戏我做主——大班角色游戏“采菱军校”的生成与发展》发表在《新课堂》2018年02期
5.仇燕华老师撰写的论文《自主的表演,生态的游戏》发表在《知识文库》2018年05期
6.胡双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开展表演游戏的有效途径,以中班表演游戏“狼和七只小羊”为列》获天宁区中小学“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一等奖。
7.仇燕华老师撰写的论文《“五步曲”助推幼儿生态表演游戏的开展》获天宁区中小学“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2018年6月) 5.(2018年6月)
8.吴丹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促进幼儿表演游戏创造性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小班表演游戏“毛毛虫”为例》获天宁区中小学“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2018年6月)
五、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的思考
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观察能力有待提高。
老师普遍观察能力不强,在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游戏主题,追随游戏支持孩子生成新游戏方面还有待提高能力。还需要多开展游戏理论学习,结合学理依据去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2. 教师撰写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已经形成的游戏方案,还需要在应用中去逐步去完善。教师撰写文章的水平还需要提高,不断总结提炼表演游戏开展的策略,争取更多论文获奖和发表。
    后续研究的思考:
    1.对已经形成的游戏方案进行应用性研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游戏案例。
    2.继续对教师进行游戏观察培训,开展表演游戏观察记录交流。
    3.督促教师自主学习游戏理论,经常性开展游戏策略分享研讨,及时提炼。
    4.加强游戏资源库的建设,及时上传相关内容,丰富资源库的内容。
    5.继续开展研究成果交流与分享活动,发挥辐射带教的作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